朋友圈作文

朋友圈作文15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题集中,围绕同一主题作深入阐述,切忌东拉西扯,主题涣散甚至无主题。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朋友圈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朋友圈作文1每当一年一度的母亲节来临,微信朋友圈便不可避免地热闹起来,不论是否远离母亲,人们纷纷在这一天为辛勤操劳半生只为抚育孩子成长的母亲献上最温馨、最亲切的问候与祝福。这一行为不仅让因春意阑珊而怅然若失的人们昂扬起来,更是获得了广大网民的点赞支持。
然而,有支持就一定有反对。就在满屏的“母亲节快乐”中,又有人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仅仅这样做真的足够了吗?这样真的能够祝福到母亲吗?
我认为这个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先从这个节日设立的目的来说。在中国,这个节日是为“敬重母亲,弘扬母爱”而设立的,从这一点上看,母亲节本意是让子女陪伴在母亲身边,多尽尽孝道。但人们只知道有很多子女在朋友圈中送上自己对母亲的祝福,而他们是否与母亲相伴、是否表达了自己的感恩之心倒是无从知晓。那么,这与设立这个节日的初衷恐怕有出入吧?
我们再从献上祝福的子女这方面来说。按设立母亲节的目的,子女应当在这一天多陪陪母亲,甚至于仅和她一起做一些事——哪怕只是一些家长里短,我相信母亲也会终日乐呵呵的。可若子女只在朋友圈中献上祝福,这为人子是否做得太敷衍了?恐怕还有作秀的嫌疑吧?我实在难以想象那位母亲收到这句祝福后会有何感想,而子女又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呢?
既然说到了母亲,我们最后就从被祝福的母亲这一角度来说。到了我们父母这一年龄段,他们对电子产品的热情会大大降低,也就是说,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玩微信,更不用提他们是否接收到了子女的祝福。再者,就算有母亲玩,难道这种祝福方式比当面的祝福更有力吗?隔着两层厚厚的屏幕传达的祝福中蕴含的祝福和感恩恐怕早已大打折扣了吧?身为渴望安享天伦之乐的母亲,就算她们理解孩子而憋在心里不说,多多少少也会对此感到失望吧?
总之,在我看来,子女平常忙学习、忙工作、忙生活,很难分出过多的时间环绕于母亲膝前尽孝,平白耽误了许多日子。那么,子女为何不趁着一年一度的母亲节这一大好时机,以最直接、最有效的行动来回报母亲自我们孩提时代便开始的殷殷教导、来表达自己的一颗美好的感恩之心呢?
为子女的需谨记:不是感恩节,亦当常感恩!若是等到一切都来不及,再怎么惊慌失措、捶胸顿足、痛哭流涕也悔之晚矣!
朋友圈作文2叮咚,叮咚,清脆的手机提示声不停歇地在黑黢黢的房间里响着,似是拼命地向主人宣告着——有人找你,还有人在需要着你。而伴随着提示声的是屏幕的一次次亮起,是这个房间唯一的明亮的光源。
正在睡梦中的我被声音拉起,在思维尚还处在混乱中迷迷糊糊地解锁手机,熟练地打开QQ空间,一条一条地阅读着新的动态,“谁谁谁过生日啦”,“谁谁谁的姐姐结婚啦”,“谁谁谁今天出去玩啦,超开心”……一条条与平常人设不符的动态暴露着各人本性,在这里,没有人知道你的真实姓名,没有人去指责你和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比起来怎么怎么样。这么想着,我对着莹白的屏幕一笑,起身去洗漱了。
“你平常在手机上就看这些不着调的东西?你看看这些人发的都是些什么?”劈头盖脸的质问声打散了残留在脸上氤氲的热气,如一盆冰凉刺骨的水浇头而下,惨白的屏幕大刺刺地映着我惶恐的神色,像是在嘲笑。
我紧抿着嘴唇,牙齿死死地将脱口而出的反驳挡住,带着不解吞咽下去。我知道,我无力的反驳将会带来一场极不愉快且猛烈的暴风雨。
只是心底总会有一个声音在控诉着:你们怎么会懂呢?从小就被“教育”一定要乖,要不然就会被大人们不喜欢;一定要体谅大人,因为大人们平常工作就已经很累了,你再不乖就会成为大人的负担;一定要好好学习,因为大人们在你身上付出了那么多,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办法报答他们……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被赋予各种各种“伟大”的期望,而孩子当然会如大人们所望——乖巧,懂事,端庄。然而,随之剔除的便是孩童应有的天真、懵懂、活泼。不过没关系,大人们认为这是孩子不应该有的,因为这会使孩子不懂事、闯祸,所以是不需要的。
对面的质问已经结束,丢下一句“你自己好好想想”走出了房间。默默捡起早已被丢在一旁的手机,黑漆漆屏幕映着我惨白的脸色,平复了心情,将自己的内心所想一点点敲打在屏幕上。终于,吐出一口浊气,将所有的心情宣泄在其中,露出了一个会心的笑容。
朋友圈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有喜、有哀、有怒、有悲,里面有着人最真实的情感,在这里,严肃的班长其实是个吃货,正经的学霸是个游戏迷,每个现实里“别人家的孩子”都是最平常、最真实的人。也许会有许多生活中的不愉快,但是没关系,没有大人会知道这里,朋友圈的那些事儿,是独属于孩子们的一片天地。
朋友圈作文3科技发展太快了!人们早已从书信的时代步入网络时代。瞧,连我七十岁的奶奶也加入到微信大军中来了。
“什么?我听不清楚。”奶奶焦急地朝着手机大喊,“喂……喂!小伙子,给我发短信吧,发…短…信!”奶奶挂断电话后,连连叹气道:“急死个人了,根本啥都听不清楚嘛!”我在一旁看了,赶紧上前问奶奶:“奶奶,啥事呀?还需发短信?”奶奶告诉我,她的一套房子租不出去,好不容易今天有人来咨询,可旁边声音太吵了,根本听不清楚,再加上对方说的一口“卷舌”普通话,根本沟通不上。听后,我对奶奶说:“奶奶,现在短信早过时了,还费钱呢。如今大家都流行发微信喽!现如今,掏出手机,打开微信,分分钟都是“秒回”。
微信使我们的沟通更方便更快捷,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新的趣味。奶奶,那人肯定不会发短信给你的。”果真,奶奶守着手机半天,仍不见有短信发来。奶奶叹了口气说:“看来,我这老太婆也要赶赶时髦了,不学着发微信,我这房子是租不出去喽。菲儿,来,来,快教教我怎么发你说的那个什么信吧!”奶奶那着急忙慌的样子,把我逗得捧腹大笑起来。我帮奶奶装上了微信,还教她如何发朋友圈出租房子,并让奶奶也加入了我的朋友圈。没想到,第三天,外婆就成功地把房子租出去了,可我的各种“烦恼”却接踵而至了……“零零后”的我们,喜欢把微信当作微日记,凡是开心的、不开心的事,统统一吐为快。那次,我发高烧,挂了好几天点滴也不见好。心情郁闷的我把挂点滴的照片发到了朋友圈上。不一会儿,我就收到了许多祝福我早日康复的回复。刚有点开心,这时一个“点赞”发了过来。不会吧?这种时刻还点赞,太幸灾乐祸了吧?我越想越来气,定睛一看,是奶奶发来的。我马上打电话过去质问。电话一接通,就听到奶奶喘着气回答:“宝贝,你人现在怎么样了?有好些了吗?”“奶奶,你为什么给我点个赞呀?”“哎哟,宝贝,奶奶打字慢,见旁边有个点赞的,就先点了一个,只想说明奶奶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原来是这样,我啼 ……此处隐藏8445个字……技术的发展,手机盛行,微信qq进入人们生活,旅行,拍张自拍,发到朋友圈空间里,成为生活常态。同时手机也造成了现代人见面吃饭只“低头”的现象随处可见。但这也是便利生活的一种方式,对于母亲节“晒”一事也应该辩证看待。
母亲节晒幸福是一种表达希望大家认可自己的幸福的方式。朋友圈给母亲的祝福,做儿女的或许只是想得到大家认可,自己的母亲能够得到另一种形式的祝愿。家庭的幸福有时候发出来给大家一起评判也不失为一种孝顺。信息化的世界里,在朋友圈里发祝福以一种不是传统的方式给母亲另外一种惊喜和祝愿,作为同属于朋友的我们应该对这种方式多些体谅。
母亲节晒幸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是一种传统孝文化的缺失。中国传统孝文化主张“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常回家看看”说得正是这个理。当今很多子女新工作原因在外地工作,母亲节时候就在朋友圈里发些祝福语,以此来给自己一个心灵的慰籍。不能回家便在网上祝福,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好方法,就和有些网友的评价一样,很多父母并不玩儿微信,他们并不需要一些看不见的语言,最好的孝顺是常回家看看他们,陪在他们身边,说说话,多关心关心他们,孩子都是父母手心掌心里的宝儿,能回家看看他们表示节日里最好的礼物。
母亲节朋友圈里的节日祝福,需要网友们多体谅,毕竟很多时候不是不想回,游子们也有远在他乡的无奈。当看到朋友圈里被祝福刷屏时更多我们需要一种宽容去谅解他们,他们有着他们的无奈,一味的指责并不会有什么成效,反而会另双方都会有些尴尬。这时候我们更需要更点一个赞,对他们家庭的幸福表示支持,或许这样无意的行为能为你们双方的友谊增值不少。
正如孔子所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母亲节是表达孝顺的日子,在当今信息化的世界,我们更应该在这种日子里多与父母相处,家是心灵的港湾,回家多陪陪你的父母,和他们一起照一张母亲节合照,才是最好的表达爱的方式。游子呤里母亲们怕的正是游子“意恐迟迟归”。正所谓家是最好家,“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愿你在母亲节时常回家看看。
朋友圈作文14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错!现今不少人暴刷朋友圈,逍遥自在赛神仙,以此疗伤解忧。相较以上方式,我更认可孟子的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
母亲节期间微信朋友圈,QQ空间被节日祝福刷屏。有人认为这是表面功夫,或是对自己良心的慰籍,有人说这是爱的表达,不管如何,我们都能从中看到对孝与感恩的关注热潮。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品质。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孝仿佛变了味,母亲节的刷屏、促销、网络媒体二十四孝的故事,无一不是走催泪煽情路线,吸引眼球而博取关注,而赚足噱头。
不可否认的是母亲节一开始便是洋节,是新时代的交流而在中国“扎根”的新兴节日。因而,在商业化,全球化的今天,对此类“绑架”道德的事件的态度不必咬定“青山”半点不肯放松。不管是商业化的节目模式,又或是博取关注的朋友圈,只要它无伤大雅,掺一些“假”、煽情、博取泪点又有何妨?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也提醒了“忘事者”世界上还有一种人叫父母,还有一种美德是感恩。
庸俗泥泮,作秀已然成为一种手段,一种娱乐至死的现象。与其大呼世界的险恶,愤世嫉俗的指责他人,大谈解决措施,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在网上热议之时,要有所反思,与其,做朋友圈里的孝子,在母亲节时做大众的微尘,不如将每一天都过成母亲节。怀着寸草之心,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邂逅温暖。子当以孝行,母必喜于心,何故将爱隐藏在冰凉的屏幕之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远胜千万毫无生气的朋友圈。近日,“孝心车道”再次掀起热点话题,孝的问题困扰着许多人,发不发朋友圈让网友不知所措,对此,我认为,朋友圈要发,而且,朋友圈还要发的有格调,最好让“不孝之人”“忘事者”觉着自己可恶至极时,悔改之时,你的帖子便是这朋友圈里的解忧良药。
当然,现实远比虚拟世界来得更为真实,也更需解忧良药。可是。感恩不是一句轻言之语,而是重于泰山的承诺;感恩不一定要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气,但一定不能缺少细腻如水的柔心。孝顺也不一定要有跨尽海底枯桑,阅尽银河风浪,手可摘星辰,以寻找最好的来报父母之恩作为标杆,但一定要有对父母无微不至真真切切的关怀。父母渴了,能递上一杯热茶,累了,有你来疏疏筋骨,在平常小事中,能舒展父母紧锁的眉头。解忧不一定需要酒,更不应该划地而仅仅限一圈之内,一屏之中。
以子之力,将子之行,传子之感恩意,暖世之寸草心。我们定能寻到双全之法,在生生相离的红尘,白驹过隙的盛世,填补不负自己不负双亲的空白。为社会投入更好的“良药”来解忧、治愈一些忘事之人。不管是解忧于人,还是解忧于己。诸子谨记:子当以孝行。勿庸人自忧,只留下当时只道是寻常的悔恨。
朋友圈作文15作为朋友圈的创造者——微信,它的“微”妙之处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如此,朋友圈便是你的桥、他人的楼。正因为每个人都拥有独具一格的桥与楼,就像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世界上也没有相同的朋友圈。
暑假里,我每天都会保持阅读,若是碰到深有感触的文字,就拍下照片,编辑文字,发送朋友圈。记得有次,我发了一段山本耀司对于自由的理解,有一个昔日同学在下面评论说:如果不是我同学,我肯定屏蔽你了。我惊愕不已,直问为什么。他说:天天发鸡汤,我受不了了,都喝腻了。我回复:我什么时候发鸡汤了?他只道:你的朋友圈,一天一条鸡汤。我打开朋友圈,只是一条条书摘与感悟。最后,那个同学只说了一句话:感受写在本子上自己看就好了,为什么每天都要发朋友圈呢?所有想反驳的话只哽在喉间,我哑口无言。
原来,我的朋友圈可能带给别人的不是共鸣,而是打扰吧。后来,对于书摘——那些朋友圈眼中的“鸡汤”,我变得小心翼翼,不再发俯拾皆是的文字、文章,只隔段时间精选最精彩的部分。朋友圈的朋友们也觉得,偶尔来剂心灵药石,也并非什么事儿。
通过朋友圈的动态,我了解朋友们是否安好以及生活近况——有人深夜在朋友圈打卡背英语,有人云游各地晒出美不胜收的风景照,有人也抱怨生活对他砍下无情一刀。我也会在朋友圈立志,好像有了那么多人的监督,那么多朋友的加油打气,在走向梦想之门的路上,又多了一级阶梯。
现在,我的朋友圈少了矫情的言语、无尽的抱怨,只留下了一些讯息,向关心我的朋友传达——我很忙,但是我很好;我这个人挺有趣的,不焦躁,不做作,时不时开点小玩笑,不是刻板的一本正经;我有很棒的理想,有想去的地方,我正在努力,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实,我很幸福。
我喜欢看看朋友圈,接受朋友们的分享。我也喜欢分享,当与朋友们产生共鸣时,分享使人如此快乐。通过朋友圈,我们学会包容——既然我们能接受与不同的人做朋友,那么就能够包容朋友圈五花八门却积极健康的内容。
朋友圈,实则是一种“天涯若比邻”的陪伴,或许有人讨厌朋友圈,但它也有自己存在的意义——通过这个平台以及纷至沓来的朋友圈那些事儿,我们与朋友亦或是不熟之人,多了一个沟通与交流的桥与楼,让朋友圈那些事儿成为明月,装饰我们的梦。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