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3、君子和而不流。(流:盲从)――《礼记中庸》
4、君子以俭德辟难。《周易否》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经小雅蓼莪》
7、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墨子修身》
8、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9、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
1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1、记己有耻。《论语子路》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2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的33章
2、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第64章
5、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6、三思而后行。——《论语·公冶长》
7、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后句)
8、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9、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10、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12、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4、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只有有远见的人才能够在祸患没有形成的时候就预防它。
15、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16、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17、前车覆,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18、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礼记·曲礼上》:骄傲不可滋长,欲望不可以放纵,不能让自己志得意满,不应该使自己乐到极端。
19、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2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志·蜀书·先住传》
22、乐不可极,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吴兢《贞观政要·刑法》
23、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3《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人定胜天、锐意进取、浩然正气、居安思危、爱国爱民等等,始终是我们民族脊梁们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政治实践中面对各种矛盾和危机,逐步积累起来的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自觉意识。这种自觉意识以危机感为基础,寄托着以天下为己任的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从而汇聚成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长江与黄河,在世界的东方。最近,我们班全体同学共同阅读并背诵中华传统美德格言,这些格言是从《论语》、《史记》、《后汉书》等著名书籍上摘选的,读完后,使我受益匪浅。
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经过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历代流传下来的。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这句话是出自石成金的《传家宝。俗谚牧民》,意思就是:人从小就要培养远大的志向,心中如果没有理想,即使活一百岁也是白活。可见理想、志向在人的一生当中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要有一个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长大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不会一辈子碌碌无为。我们现在处于青少年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对青少年学生的人格修养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传统是现代的根基,青少年、大学生,我们首先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和技能,加强传统文化与传统美德的学习,努力完善自身的人格,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41.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2.修辞立其诚。——《周易乾文言》言语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
3.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鱼父》
4.失信不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5.轻诺必寡信。——《老子》第3章 轻易向别人承诺的人一定很少讲信用。
6.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7.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8.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可:可以立身处世。
9.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
10.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果:果断
11.一诺千金。——《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12.记己有耻。——《论语子路》用羞耻之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13.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公孙丑上》
1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人一定是先有自取其辱的行为,别人才会侮辱他。
1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孟子尽心上》: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才真的是不知羞耻啊!
16.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17.人必其自爱也,而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而后人敬诸。——杨雄《法言君子》
18.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倦十三
19.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20.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龚自珍《明良论二》
21.见善则迁(学习),有过则改。——《周易益象》
22.改过不吝。——《尚书仲虺(huǐ)之诰》
23.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24.人孰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宣公二年》
25.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卫灵公》:有了错误而不改正,这便真叫错误了。
26.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27.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白居易《与 ……此处隐藏14623个字……—《左传·庄公二十四年》
15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156、俭节则昌,淫佚则亡。——《墨子·辞过》
157、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14今天,我在家里看《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其中一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吸引了我,因为这首诗小时候爸爸教过,我就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格言的大意是: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得了春天的阳光呢?这两句诗既表现了母爱的温暖与伟大,又表达了子女对母亲的无限感激之情。
想想我们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对孩子都很呵护,宠爱得不得了,真是要星星不敢给月亮。但是许多孩子却把太多的关心与关爱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一些孩子往往目中无人、自私、霸道,不知道关心父母和别人。
和许多孩子一样,我在家里是很受长辈们疼爱的:我要什么,他们就给什么,没有的马上去买;我想去哪里玩,他们就带我去哪里玩;我要吃什么,他们就给我吃什么。总之,他们是非常疼爱我的,数不清他们对我的好、对我的爱。可是我却不懂得珍惜,经常发脾气,嫌这个不好,哪个不满意,对他们不仅没有感激之心,而且还认为本身就应该这样。
记得有一次,外婆辛辛苦苦地煮好饺子,满怀希望的招呼我吃,我却不想吃,反而对外婆大声嚷嚷:“我不要吃水饺,你给我煮饭。”“好,好,我马上去煮。”外婆连忙答道。妈妈在旁边沉着脸,一言不发,好像要打我的样子,我似乎感觉到了什么,这才心不甘情不愿的吃饺子。
想想好羞愧啊!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在父母、老师的教育下,我慢慢懂事了,逐渐懂得要尊重他人、关心父母、孝敬长辈。
我把《中华传统美德格言》里的“重亲情,礼为先。”的文章都读了一遍,它教育我们学会感激,从小要心存一份真与善,爱每一位善良的人们,为他们一点一滴的付出,用我们微薄的力量去感激他们。正如我们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老师的手》最后一句话所说的: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付出。无论这种付出是多么的微小。
在这里,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感谢你们对我无微不至的付出,我会珍惜你们给我这美好的一切!
中华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具有不朽的历史地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中华美德集中体现在儒学伦理道德上。儒学是经典,美德是国粹,抛弃它社会就动乱,弘扬它社会就稳定发展。因此,弘扬儒学文化,承传中华美德,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应该有一种紧迫感。国家对此十分重视,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这个神圣的使命自然由我们新一代去发扬光大。
读了《中华传统美德校园诗教读本》这本书后,使我收益匪浅,深深得认识到了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我们责任的重要性。读本中的《三字经》细细品味,其味无穷。“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三字经》中有一节“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传诵名句。就是说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育孩子做学问不要中途而废。是啊!我们的学习就像织布,靠的是一丝一线长期的积累呀!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渊博的知识,才能成才,不可半途而废。逃学就如同断机,线断了,布就织不成了,常常逃学,必然学无所成。孟子的成材离不开伟大的母亲。
想想我们的父母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他们既当父母又当老师,辛辛苦苦养育我们、培养我们,使我们懂得做人要有爱心;做事要有责任感;学习要勇于创新。读了孟母的故事,想想我的母亲,她也是非常操心的。每天上学前总给我添上几句“用心学习啊”“要多向老师问问题”“做事情要积极”等的话,但我却嫌她唠叨,总会不耐烦地敷衍妈妈。妈妈问我几句学习上的东西,我就觉得烦。还常常为了一点芝麻绿豆的小事,跟父母赌气,甚至向父母发脾气,却丝毫没有考虑过父母的感受,真是太不应该了。父母对我们问长问短,唠叨,那是因为她尽到了一位母亲的责任,她应当照看好我们的责任。看,现在又有多少人想得到父母的关爱,而又得不到呀,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要树立起一颗强烈的责任心,不辜负父母、老师、祖国的期望。
读诗诵经。老师把这些仁爱思想透渗到了教学中,让我们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吸取精神营养。使我们在校园内感受到了仁爱教育的浓浓氛围。学校举办的“八荣八耻”活动,给了我们深刻的体会和了解,知道了该以什么为荣,什么为耻。校园里书声朗朗;同学们互帮互助,团结友爱,师生之间的尊敬和关心。
只要我们人人要肩负起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责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点点滴滴做起,我们会把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和传统文化永远继承发扬下去。
中华传统美德的格言15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文档为doc格式